大部分人泡茶,还是采用沸水+纯净水冲泡,有些人为了追求风味口感或者是有效成分不被高温破坏,采用凉水甚至冰水冲泡。那么,合理的冲泡手段到底是什么呢?我们可以来看一看几篇科学论文,一起来探讨如何怎么泡白茶,更科学,更健康,更好喝。
1、在沸水下下冲泡7-10分钟的样品茶,在生物活性物质、微量元素以及最后的口感互相取舍上,获得的性价比最优[1,3]。
2、等级较高的茶叶,可以适当使用较低温度冲泡,等级较低,较老的茶叶,冲泡时可以适当调高温度和浸泡时间[2]。
3、冷水泡茶也有风味物质析出,但是所需时间很长。
茶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
通过测定不同条件里茶汤中没食子酸,表儿茶素,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,表没食子儿茶素,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咖啡因等的含量。
可以看到,一开始,较低的温度下,活性物质析出非常少,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增加,活性物质含量越来越高;同样的冲泡时间下,在90度和98度时,大部分有效成分含量陡然增加;冲泡温度相同时,茶汤浸泡时间越长,活性物质析出最多。
前文的分析数据,是不是证明白茶泡的越久就越好喝了呢?其实并不是的,我们还需要引入感官评测,通过不同方式泡出的茶汤,经过味觉,嗅觉,口感等多项评分,得到如下结果。
可以看到,虽然冲泡时间越长,茶叶中析出的物质越多,但是并不是时间长的茶汤得到了最好的评价。因为多酚类物质带有明显的收敛感,带来涩味,而咖啡因往往带有一定的苦味,这两者浓度过高,非常影响茶汤的口感。
茶汤中的微量元素
既然生物活性物质是在98℃,冲泡7分钟以上析出,那么微量元素的情况如何呢?